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材料的发展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例如“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里程碑。当今,材料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不仅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耐腐蚀的新材料,而且需要各种具有光、电、磁、声、热等特殊性能及其耦(或复)合效应的新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一方面,各种新材料,包括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将成为材料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研究和解决传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改造材料生产技术仍然是材料工程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至今为止,材料工程已形成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我校的材料工程领域是在原高分子纤维材料和纺织材料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我校“材料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建有“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丝纤维材料和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纤维多维结构制备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研发平台。学校根据国内外纤维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需要,确立了以高技术纤维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的结构、理化性能和加工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并不断赋予本领域新的内涵,即传统的纺织材料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与仿生,纳米,智能,电子、生物相结合。经过多年努力,已在蚕丝纤维材料、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和膜分离材料等研究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有创新意识,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的研发、新材料应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开展工作。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纤维材料及功能性纤维材料
主要研究新型天然和合成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技术。对现有纤维大类,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研究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新型纤维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手段。
2.纺织复合材料及先进复合技术
利用我校在纤维及其集合体结构性能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复合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主要进行以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生物医学工程和军事防护等为主要应用背景的柔性纺织结构隔声复合材料、抗静电(屏蔽)复合材料、低(高)磁抗复合材料、纤维负载型光催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组织工程纳米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和抗冲击侵彻复合材料等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3.新型功能材料
通过材料的功能性设计,研究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别是绿色环保纤维、生物仿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能源材料、膜材料与技术、海洋新材料等。
4.生物与仿生材料
主要研究天然生物高分子(如蚕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核酸等)材料的分子自组装、结构与功能关系;可再生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高值化研究。利用可再生生物材料资源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可再生生物材料在轻工领域的应用及其评价,开展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及材料仿生等仿生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5.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半导体材料制备、结构性能分析和器件特性研究,研究和控制半导体材料微观组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与电子过程的关系,半导体材料设计与器件设计和制造,及其在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6.纳米材料及应用
纳米效应与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研究和发展纳米材料和相关器件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在纺织、包装、造纸等方面的应用。
7.土木工程材料
主要研究土木环境相关材料的基本土工特性,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扩散力学,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以及道路建筑材料等领域。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体系及要求
1.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修满34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9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2.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程 |
FL10020 |
硕士生英语 |
54/3 |
√ |
|
|
必修 |
LP14001 |
知识产权法 |
32/1 |
√ |
|
|
必修 |
MS1000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2 |
√ |
|
|
必修 |
MS10005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1 |
|
√ |
|
必修 |
MS14001 |
工程伦理 |
16/1 |
√ |
|
|
必修 |
SG10000 |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
18/1 |
√ |
|
|
必修 |
基础理论课程 |
CA11004 |
环境土工材料 |
32/2 |
|
√ |
|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
属于课组01:必修 最低9分 |
学位课9学分 |
SC11002 |
数理统计 |
48/3 |
√ |
|
|
必修 |
MT11013 |
材料制备新技术 |
54/3 |
√ |
|
|
选修 |
MT11011 |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Ⅰ) |
48/3 |
√ |
|
|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
MT11012 |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Ⅱ) |
48/3 |
√ |
|
|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
MT11046 |
材料近代研究方法与实践 |
54/3 |
|
√ |
|
选修 (实践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技术课程 |
MT11016 |
材料加工工程(Ⅰ) |
54/3 |
|
√ |
|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
属于课组02:必修 最低2分 |
修满6学分 |
MT11017 |
材料加工工程(Ⅱ) |
54/3 |
|
√ |
|
选修 (根据方向选修) |
MT11043 |
高聚物合成及成型加工实验 |
32/2 |
√ |
|
|
选修 (实践课程) |
MT11044 |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及实践 |
32/2 |
√ |
|
|
选修 (实践课程) |
MT11045 |
现代聚合新技术与实验 |
32/2 |
√ |
|
|
选修 (实践课程) |
MT12003 |
半导体材料 |
36/2 |
|
√ |
|
选修 |
属于课组03:必修 最低3分 |
MT12009 |
产业用纺织品 |
32/2 |
|
√ |
|
选修 |
MT12021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48/3 |
|
√ |
|
选修 |
MT12025 |
静电纺丝与纳米纤维 |
32/2 |
√ |
|
|
选修 |
MT12026 |
聚合反应工程 |
36/2 |
√ |
|
|
选修 |
MT12028 |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
32/2 |
|
√ |
|
选修 |
MT12030 |
生物高分子 |
32/2 |
|
√ |
|
选修 |
MT12053 |
高等有机化学(B) |
48/3 |
√ |
|
|
选修 |
MT12055 |
纺织复合材料 |
48/3 |
|
√ |
|
选修 |
选修及其他课程 |
|
可选修全校范围的选修课 |
|
|
任选,修满4学分 |
其他 |
专业实践 |
/4 |
2020年9月-2021年8月 |
学术研讨 |
/1 |
分散进行,要求主讲2次及以上,参加4次及以上。 |
学术报告 |
/1 |
分散进行,要求参加2次及以上。 |
社会实践 |
|
不少于2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分散进行。 |
开题报告 |
|
第3学期 |
学位论文 |
|
第3-6学期 |
五、论文工作
1.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2.论文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论文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5)不同论文形式的具体要求:①对于工程设计与实施,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课题,论文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完整的图纸,或有设计的实施结果报告。②对于重大技术改造与革新,论文应具有对原技术系统工艺与设备的评价,新方案的评述、结果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分析。③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应用项目,论文应该有引进项目工艺、设备、技术特点的完整介绍,以及引进过程中调试、改进与成功运行的完整数据与数据分析。④对于工程技术项目的全面介绍与评述、项目管理采用的管理策略与数学模型、规划的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并给出创新管理系统。⑤对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或预研专题,论文应该反映课题的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实验方法或试验流程图,给出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结果。
3.论文评审和答辩
(1)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达到规定的成果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校内外各1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指导教师只能有1人可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六、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实行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获得本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