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博彩网站推荐
由吕汪洋,姚玉元,陈文兴老师指导的《太阳光驱动催化纤维高效降解水体中新型污染物》项目喜得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该项目连续第三次冲入“挑战杯”国赛决赛,并因此获得本届挑战杯累进创新铜奖。团队成员全部由本科生组成。

(“累进创新奖”颁奖现场)
项目团队以处理自然水体中难降解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由项目组员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SCI一区1篇,SCI二区5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80以上。

(校党委副书记陶伟华决赛现场慰问、指导参赛团队)
据悉,“挑战杯”竞赛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30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走出了两位院士,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大批青年学子就此踏上科研道路。本届挑战杯以“挑战逐梦、科创报国”为主题,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参加了校级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团队成员与党委副书记陶伟华,团委书记吕媛媛等合照)

(团队成员参赛现场)
(赛前模拟答辩现场)

(赛前指导老师姚玉元,团委副书记祝莺莺指导)
作品名称:太阳光驱动催化纤维高效降解水体中新型污染物
参赛学生:沈海斌、柳秀丹、杨昊、高诗媛、饶龙骏、夏雁楠、董露露、陈雨心
指导老师:吕汪洋、姚玉元、陈文兴
作品介绍:项目开发出一种能把抗生素“吞噬”掉的催化纤维。其“吞噬”作用的秘密在于它的皮芯结构和纤维上负载的光催化剂,纤维的皮芯结构使得它强度高且粘结性能好,利用纤维上负载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实现对水体中难降解的抗生素等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且该催化纤维材料可以长时间使用,目前该技术正在与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应用推广。